图片 文化历史学派_利发国际_利發国际娱乐▎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17年

文化历史学派

2013-10-17 10:16 点击次数 :

百科

20世纪3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S.Vygotsky,1896~1934)主张把历史研究作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维果斯基的思想对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影响极大,他主要探讨了思维和语言,儿童的学习,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维果斯基和A.H列昂节夫及A.P鲁利亚共同组成了文化历史学派,又称“维列鲁学派”。

1930年至1931年,维果斯基撰写了他的代表作《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论述了他的文化—历史理论的观点,获得了一批年轻心理学家的拥护,鲁利亚(Aleksandr Romanovich Luria,1902~1977)和列昂节夫(Aleksev Nikolaevich Leontev,1903~1979)在上世纪20年代就追随维果斯基,并和维果斯基一同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后来得到了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名称,形成了文化历史学派(Culture-History School)。这个心理学派是苏联最大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后来全世界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都成为了这个学派的成员,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有着广泛影响。

首先,维果斯基把人和动物的心理机能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即个体以直接的方式和环境进行互动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如感知觉,记忆等;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细加工。正是高级心理机能使得人的心理从本质上区别于动物的心理。

维果斯基强调,人的心理受劳动活动的制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与劳动活动都是以工具为中介的。人不像动物那样,通过身体以直接的方式适应自然,而是发明了劳动工具,通过劳动工具间接地适应自然并改变自然。劳动工具本身不属于心理,并不能进入心理过程的结构,但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方式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各种符号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心理结构,形成了人类特有的、高级的、被中介的心理机能。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社会文化知识经验,从而使得人类的发展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制约。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下,由低级的心理机能逐步进化到高级心理机能的过程。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转化有四个主要特点:一、随意机能的发展。随意性是指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有益性,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适应。随意性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发的心理活动;二、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将逐渐由直观的、感性的思维向抽象的、理性的思维过度;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在维果斯基看来,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按照文化历史学派的观点,社会相互作用,文化工具和活动影响个体的发展和学习。通过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学生体验到(内化)由别人共同工作产生的成果。强调知识是基于社会相互作用和经验而建构的。知识反映外部世界,但受文化、语言、信念、与他人相互作用的影响。

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自己心理结构中去的过程。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是由语言、标志和符号这样的心理工具充当中介的。成年人将它们传给儿童,儿童对他们进行内化,之后这些工具就在儿童更高级的心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了。也即是说,在掌握语言这门工具之前,儿童早年的心理活动是“直接的和不随意的、低级的、自然的”,只有在掌握语言之后,才能不断向“间接地和随意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机能发展。

维果斯基把儿童不能独立完成但可以在大人引导下完成的任务范围叫做“最近发展区”。并指出儿童只有尽力去完成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才能促进认知发展。主张有目的、系统的教育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通过教学,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儿童能独立解决的任务,再建立新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循环往复,达到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目的,深圳新闻资讯 ,即“搭建支架”的方法。

许多建构主义者赞同文化历史理论的观点,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需要经过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所以学习中的合作备受重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形成并捍卫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同时又能尊重其他人的观点并与之协商合作,共同建构意义。

由于文化历史理论主要通过文化环境和社会相互作用来解释学习,大多数心理学家把文化历史理论归入社会建构主义的阵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历史理论的优点之一是在社会建构和个人建构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既鼓励儿童解决问题,又强调成人或其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

行为主义的发展教育观强调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则把人的一切活动归根于性本能的冲动(人的生物、遗传特性),这是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强调外部环境,另一个极端强调人的内部遗传本能。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则同时吸收了两个极端的观点,各自创造自己的关于教育和发展的新学说。但是二者仍有不同,皮亚杰的教育发展观更强调人的先天遗传、内部特性,认为学习和发展就是个体通过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使内部心里达到平衡的过程;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则更偏向外部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对人的发展起更大作用。在不同方面二者各有优劣,我们在学习这两大观点时,也应该采用辩证批判的方法去看待。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中国历史文化
(责任编辑:天天)
文章人气: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百科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游戏 | 娱乐 | 体育 | 文化 | 教育 | 房产 | 旅游 | 健康 | 女性 | 明星 | 美女